莽莽荒原,在既定的目标路线上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这是此行记者们对道路建设总的印象。但逢山开路,遇水架桥首先便是破土钻孔,取土取石试验,看是否够符合施工要求。随着各个工序的展开,试验室的工作自始贯终。深入位于集宁三公司所承建的东绕城项目,文化下基层采访组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大道建成,从试验室开始。
3月中旬,集宁东绕城项目便全线复工。在全线看完东绕城二标段后,记者一行同取样归来的试验员们回到了项目部试验室。
试验室分办公室、留样室、集料室、土工室、力学室、混凝土室、水泥室、养生室、无机结合料室、沥青室、沥青混合料室。每个试验室内又摆设着若干台实验仪器,比如万能试验机、压力试验机、单卧轴强制式混凝土搅拌机、混凝土振动台、电动水泥抗折机、水泥净浆搅拌机、水泥胶沙搅拌机、水泥胶沙振实台、水泥标准养护箱、雷氏煮沸箱、负压筛析仪、电热鼓风恒温干燥箱、振筛机、抗渗仪、箱式电阻炉、静水力学天平……就拿做土工和集料试验必须要用到的筛子来说,筛集料的筛子为正方形孔,孔最大规格53毫米,最小规格为0.075毫米,筛土壤的筛子为圆孔,最大的孔径60毫米,最小的孔径为0.074毫米,每组筛包括规格不同的8个筛子。远不止此,当试验室主任撖丽拿给笔者一本试验室仪器统计表时,记者再一次被这方试验天地所蕴藏的大大玄机而惊奇。便决定从参加过的一项土方试验开始,见斑窥豹般再现道路实验的冰山一角。
从施工场地不同施工段深挖取回来的土石,要先烘干,再用直径型号不同的筛子筛出不同粒径范围的碎石,采用不同的比例加水再掺出9种不同级配的混合材料,装进塑料袋里系好放置24小时,叫做焖料。每一袋焖好的料又要称重分三次倒入击实仪,每装一次要敲击98下,装完一筒就要敲击294下。再取下击实仪上的装土容器,刮平容器表层,击打取出中间部分的试料,装进编了号的盘内分别称重,分组记取相关数据,以测算出最佳含水量。再把试样放进烘箱,到一定时间后取出再进行相关实验步骤,测算出干密度。做这项试验是为了测量每种不同掺配比例的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看哪一种配比的技术参数最符合施工技术规范要求的各项指标。施工现场土石料指标不合格的话,则要挖出,再按最佳的配比去更换道路填筑材料,分层填筑,夯压密实,现场要分层取样,实测试样的密度、含水率,据此计算出相关数据, 从而保证路基的密实度和质量,避免建成的路面发生下沉等各种事故。
记者在集宁东绕城项目一标试验室还看到试验员们正在做集料试验。大体程序比做土方试验还复杂,并且测试的对象变成碎石、沙子等材料,通过筛分、称量等工序,从而测试出试样的密度、筛分、含泥量、压碎值、沙当量等若干数据。
再比如养生试验,混凝土块如何养生呢?抱着强烈的好奇心,在试验员胡庆华大姐关闭了电源后,记者进到养生室,发现里面暖暖的,潮潮的,四周和房顶都用塑料包出来,原来养生室对温度和湿度的要求非常严格,温度要保证20摄氏度不超过正负两度,湿度要大于95%,并且温湿度都要保证恒定。根据一定配比做好的混凝土试块堆放得整整齐齐,试块的间距要求均在10——20厘米之间。每个试块都编着号,标注着成型日期、强度等级,胡庆华大姐告诉我们,试块现在看到的潮湿,不是直接淋上去的水,而是整个湿润环境浸润的。试块要经过 28天的标准养护,养护的第7天要做一次抗压强度试验得出试块的抗压强度,28天养护到期后再做抗压强度试验确定试块在标准养护条件下的最终强度,符合强度要求的混凝土试块所用配比就是道路桥梁建设中用到的浇注混凝土的最终配比依据。
我们没能等到工作人员做力学试验、混凝土试验、沥青试验等一项接一项的繁杂试验,道路建设的不同阶段,各类试验自始贯终。并清楚地了解到,道路建设所用材料的指标依据全部来自试验室,没有这些指标和依据,道路桥梁的质量便无从保证。
大道建成要从试验室开始!
取回来的土石材料先要进烘干机
图为做集料试验要用到的集料筛
图为做土方试验要用到的土壤筛
焖料
焖料称重分三次倒入击实仪
夯土结束后取下击实仪装土容器
在东绕城项目一标段看到的集料试验正在进行中